2012年4月11日

我不和運氣差的人合作,嗎?

最近讀到 I don't hire unlucky people - raganwald's posterous 這篇文章,有些想法跟 你有膽量說:「我不和運氣差的人合作」? (Mr. 6) 這一篇所寫的不太一樣。想法不同也就算了,文章本來就是個別讀者與單一作者之間的心靈互動,讀者不同,互動不同,激發出的想法自然也不同,這無可厚非。

不過對於文章內容的解讀也不一樣,這讓我不由得想寫一篇文章來談談 "I don't hire unlucky…" 這篇的內容。這篇文章很長,以對話小說式的方式來描述,講述如何節省 hire people 的時間與 hiring 時的考量,我懶得逐字翻譯,所以會簡單帶過故事內容。

Part 1

故事可以分成上下兩部分。第一個部分有兩個主角,Bertram 和 Ernestine,Bertram 負責招募零售商店的學徒,Ernestine 的工作則是在招募軟體開發的 programmer。Ernestine 有天問 Bertram,她手上有上百份履歷,要怎麼減少不必要的電話與面試呢?

Bertram 說很簡單,他拿起一整疊履歷,丟掉一半,然後回答,「不要雇用運氣不好的人就好啦。」Ernestine 聽了之後想要試試看,於是回去問 Mark 意見,Mark 是她公司的 CFO 以及天使投資人,對於軟體產業也有些瞭解。Mark 點出了 Ernestine 與 Bertram 環境的不同。

Bert 那邊有相當多符合條件的人 (qualified people) 在應徵他的工作,假設 100 個裡面有 50 個好了,就算他刪去一半的人,平均來講,剩下的 50 個裡也還有 25 個符合條件的人可以挑選。而妳在招募的 programmer, 可能一百份履歷裡面只有一兩個符合資格的,妳如果一口氣刷掉一半的履歷,妳可能在剩下的那 50 份裡完全找不到半個合適的人。

於是 Ernestine 放棄了 Bertram 告訴她的方法。開始不斷嘗試、調整,試著去找出自己的方法。

Part 2

故事來到兩年後。Oscar 是 Ernestine 公司裡的程式主管,他也有面對一堆履歷不知從何著手的問題,於是像她的上司 Ernestine 請教。

Ernestine 告訴 Oscar,首先,她不再去注意一份履歷是否「專業」,比方說履歷的格式或是文字中是否有錯字等等。因為去在意這些東西,其實跟隨機丟掉一半運氣不好的履歷,是沒什麼兩樣的

於是 Oscar 提出質疑,Oscar 的質疑也是我們一般會有的想法:「可是從履歷的完整度,我們可以看出求職者的用心,知道對方是不是有熱誠想要進我們的公司不是嗎?」

Ernestine 的回答點出了重點。如果我們今天有 50 個不錯的人才,那我很樂意找出到底哪一半的人有進公司的熱誠,哪一半沒有。但如果我們今天的履歷裡有 99 個庸才跟一個天才,那我的首要目標是要想辦法找出這一個天才是誰,至於誰比較有進公司的熱誠則是次要的了

Ernestine 繼續說下去,她用同樣的想法貫穿整個人才的挑選:她挑或不挑一個人,是決定於與工作技能本身相關的直接或間接衡量 (direct measurement or indirect measurement),例如學歷算是間接衡量指標。

講到這邊,Oscar 又打斷,並且說明了學歷的重要,學歷反應許多資訊,不應該只是間接衡量。Ernestine 大致上同意 Oscar 的看法:

幾乎每一個我們所雇用的都有大學學歷,但我在看履歷時不會依照他們的學位或學校排出優劣。我只是看他們的工作經驗或是提供的代碼範例。而結果就是,我們所想要的每個有經驗的人才都具有大學學歷。

但是她接下來的回答很有意思,值得令人多加思考:

然而把「關連性 (correlation)」與「因果關係 (causation)」兩件事搞混是非常危險的。而更糟糕的則是把「關連性」跟「必要性 (necessity)」搞混。如果說,有念過大學對 programmer 來說是一件好事,那麼我們在看他的經歷、程式代碼,或是與之面談時,也可以發現他的能力優秀。

所以我的理解是,念過大學可以幫助一個程式設計師成長,但這些成長會表現在他的工作經歷或是代碼上。所以經歷或是代碼是直接的衡量標準。大學教育與優秀的程式設計師有關連性,但不是必然的因果,更不是必要的條件。

Ernestine 繼續說到,當她在看求職者的 blog 時也用同樣的標準去檢視。比如說有個求職者喜歡攀岩,聽起來不錯,公司裡也有許多同事喜歡攀岩,不過 Ernestine 會忽略掉興趣這項訊息。

畢竟,如果因為興趣不對就被刷掉,是非常不走運 (unlucky) 的。而我不想僅僅只是因為一份履歷不走運就把它刷掉。

這裡有句重點:

hiring programmers, not ascetics or rock stars

Ernestine 甚至會抗拒去查看求職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資訊。她不想因為求職者在政治、興趣等觀點上與她志趣相投或是理念不同,而產生偏見,進而影響求職者被錄用與不錄用(這在美國也是違法的),同時這對公司也不是件好事。她雇用時,單純只考量求職者在專業技能上是否滿足條件。從招聘的觀點來看,去考慮對方是否跟你合不合得來,其實就只是種運氣的問題,而非適任不適任的問題。

Ernestine 最後提到招募廣告,她現在開始使用平舖直敘的文字廣告來招募。她之前也曾使用過「徵求忍者!搖滾巨星!」之類的誇張廣告。但她發現這類的廣告也許會吸引到喝 Dry Martini 的人(意指比較外向積極),但是那些不喝 Dry Martini 不見得就不適合這份工作。所以登「我們需要忍者!需要超級巨星!」這類廣告,跟單單只是因為不喜歡沒運氣的人而刷掉一半,其實沒什麼兩樣。

接下來的問答很有趣,programmer 應該都會有更深的體會。Oscar 問到:「要是如果忍者廣告比起直白廣告真的能吸引到更多符合條件 (qualified) 的人前來應徵呢?」

Ernestine 的回答相當妙了:「當你寫程式時,你怎麼知道哪一段 code 需要最佳化呢?」Oscar 回答:「我會去測量(measure),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—Oh, I get it!」這邊 Oscar 的話雖然講到一半,但是這句話相信 programmer 都應該熟悉:

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.

過早優化是萬惡之源。

-- Donald Knuth

所以 Ernestine 會有這樣的結論也是測量過後的結果。她說,登廣告找人,跟登廣告賣東西都是一樣的,你必須追蹤測量所有數據 (track & measure everything),你才能分析,知道有沒有效果。

結論

所以,Ernestine 減少處理上百份履歷時間的方式,並不是用什麼隨機丟掉一半,把運氣不好的人排除掉。也不是什麼像下面這段所說的尋找一個點,一個感動、注意、雙眼為之一亮的點。不是尋找什麼鳳毛麟角。

作者建議,當100選1的時候,應該直接隨便看一張履歷表,看看此人是否有哪個「點」讓你感動、讓你注意、讓你雙眼為之一亮?不是想辦法刪去,而是「尋找」那個鳳毛麟角之特色。

Ernestine 的方法很簡單。今天如果我要找程式設計師,我就只專注在相關的技能、經驗或作品上。而不是看著履歷表上洋洋灑灑一大堆與適任與否無關的資訊或情報。


看完了這個故事,是不是覺得英文閱讀能力很重要呢?多培養自己的英文閱讀,直接吸收第一手資訊,才能夠間接提高自己的好運度喔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